【世界新要闻】「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最美职工」为圆梦太空“搭天梯”

工人日报   2023-05-04 07:55:46

从陈闽慷身上很难看到紧张感。他50岁了,浑身有股内敛从容的劲儿,时不时就从话语间流淌出来,“发生问题,面对就好,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陈闽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过去20多年,他参与研制了长征三号甲系列、长征二号丙系列等型号的运载火箭,参加火箭发射任务超过百次,带领团队完成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卫星、风云卫星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伴随非凡成就而来的,是诸多荣誉加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日前,陈闽慷又荣获全国“最美职工”。

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

有一个故事,陈闽慷不止一次提起。初中时,他的父亲一边收听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的广播,一边拿着机械手表上弦,当成功发射的消息传来,父亲兴奋得拧断了发条。

陈闽慷的父母也是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小时候的他,经常能看到父母因火箭发射成功而激动自豪的样子。父母的反应点燃了陈闽慷的好奇。

父母希望陈闽慷从事同样的职业,他也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5年毕业的陈闽慷进入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开启火箭设计师生涯。

在航天一院,“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这样大名鼎鼎的专家,是陈闽慷工作中近距离接触到的人。他心中满是对老一辈专家的敬仰。

“老一辈科学家研制出中国第一代运载火箭,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艰难跨越,非常不容易。”陈闽慷感慨,“如今我们做的这些,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继续前行。”

或受老一辈启发,或受总体设计部环境熏陶,“大局、系统、严谨、争先、包容”成为陈闽慷的工作理念。他说,火箭系统庞大复杂,靠的是多部门多单位协同合作,火箭设计师拥有大局观和系统观非常关键,要把事情做到极致,也要倾听多方需求。

圆满成功成为“常态”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到今天,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成熟,多方面技术指标位于世界前列。这其中,也有着陈闽慷的贡献。

陈闽慷负责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是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个型号的不同构型火箭组成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家族。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开始第一轮高密度发射之旅。10个月连续实施8次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新纪录。

在高密度发射前的谋划阶段,陈闽慷组织团队开展了火箭可靠性增长工作。围绕火箭总体、箭体结构、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以及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等,在设计、工艺、测试环节,开展了58项可靠性增长项目。此次攻关,有效提升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飞行可靠性,对火箭组批生产和高密度发射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累计完成134次发射,年发射次数最高达14次,是中国首个发射次数累计破百的系列火箭型号,被称为“劳模火箭”。

亲自参与火箭设计后,陈闽慷也迎来了自己的“激动时刻”。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入行第5年,参与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陈闽慷第一次切身体会到父母的那份激动。“很多设计是亲身参与的,好多参数是我算出来的,有了这些后的感受很不一样。”

现在,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圆满成功成为“常态”,陈闽慷往往来不及激动,就该投入下一次任务了。

永葆一颗好奇的心

创新,是大多数行业绕不开的话题。谈到这里,陈闽慷打开了话匣子,甚至露出少有的激动神色。

“老一辈实现了从无到有,是有很大创新的,到我们这一代,不能只是在火箭体积大小上做改变。”陈闽慷说,“创新也不是简单跟随,要想办法做出更多原始的创新,别人没有的我们要有,别人不行的我们要行。”

这些年,陈闽慷一直在创新上“想办法”。担任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期间,他组织开展火箭产品可靠性提升和产品化工作,分析提出关键单机可靠性增长的方向和技术途径,带领团队连续实施可靠性增长工程。

在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高强密度发射任务中,陈闽慷创造性实现了相对基线变化的总体分类分级管理和风险控制,形成高强密度发射条件下的状态控制方法。

自2020年起,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和可靠性提升有了新的目标:运载能力提升50kg,飞行中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升。陈闽慷和团队再次出发。

不久后,运载能力和可靠性得到提升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将迎来首飞。

经受锤炼的日子久了,陈闽慷积累了一些诚恳的经验,“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相信自己有更多可能性,尽管去学习、去探索、去尝试。”

猜你喜欢